无障碍浏览
走进三江

宜宾三江新区是2020年2月18日被四川省政府批复设立的全省首个省级新区,规划面积389平方公里,实际管辖面积420平方公里,下辖4街道2镇,拥有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国家临时开放口岸、四川自贸试验区协同区等开放开发平台,常住人口42万人,建成区面积56平方公里。自设立以来,先后荣获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电子信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多项荣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四个省级新区中位居前列,在赛迪顾问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百强榜单中实现提质进位,排名全国15名。2024年,GDP突破600亿元,核心区临港经开区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排名26位,位列西部第一。 中文名          宜宾三江新区                 电话区号     0831行政区类别    省级新区                      邮政编码     644000所属地区        中国四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理位置         四川                            火车站       宜宾东站面    积         420 km²                        车牌代码     川Q一、名称由来选取“宜宾三江新区”作为新区名称,兼顾了人文历史、地理方位等多种因素。从人文历史看,宜宾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夏商周时期,宜宾的土著居民为僰人,《史记》《汉书》《华阳国志》等文献中有关于“僰侯”“僰侯国”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以今宜宾为中心的川滇黔结合部正式形成了由僰人建立的僰侯国,属蜀国。秦时,在今宜宾市境内建置了第一个县级行政区——僰道。西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在位于长江、金沙江和岷江交汇的三江口冲积扇区域修筑僰道城,作为僰道的治所地,史称三江口僰道城。僰道建城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至唐会昌二年(842年)迁岷江北岸今旧州坝,共历经1024年。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迁叙州和宜宾县治于三江口僰道城旧址,治所地史称三江口宜宾城,历明、清、民国至今744年。用“三江”二字,传承宜宾的历史文脉。从地理方位看,新区位于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交汇处,命名为“三江新区”,地理辨识度较高。二、总体定位2020年,四川省委赋予打造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区、创新型现代产业集聚区、国家产教融合建设示范区、四川南向开放合作先行区“四区”定位,为全省省级新区建设探索新路、作出示范。2021年,宜宾市委明确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区、创新型现代产业示范区、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开放合作示范区、共同富裕示范区“五个示范区”任务。三、建成大事记2009年12月18日,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挂牌成立。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复函》(国办函〔2013〕13号),批准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2019年9月,宜宾市启动申报设立宜宾三江新区工作。2019年9—11月,宜宾市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赴浙江省考察学习,并在省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反复研究修改、汇报争取,形成《宜宾三江新区总体方案》(送审稿)》。2019年11月底,宜宾市政府向省政府正式报送《关于设立宜宾三江新区的请示》。2020年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宜宾三江新区的批复》(川府函〔2020〕32号):同意设立宜宾三江新区。2020年3月4日,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20年3月8日,省发展改革委以川发改地区〔2020〕114号文件正式印发《宜宾三江新区总体方案》。2020年8月5日,宁德时代、吉利集团、宜宾临港经开区签订项目投资协议。2020年9月19日,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揭牌。2020年11月27日,《宜宾三江新区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通过专家评审。2020年12月1日,《宜宾三江新区发展总体规划》正式印发。 2021 年1月5日,获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批产业合作示范园区。2021年6月17日,四川时代动力电池一期项目建成投产。2021年7月1日,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021年12月14日,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在三江新区举行。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三江新区视察指导。2022年8月30日,宜宾临港经开区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2022年11月15日,四川省动力电池创新联合体在三江新区揭牌。2022年12月8日,省委编办明确中共宜宾三江新区工作委员会、宜宾三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为省委、省政府的副厅级派出机构,委托宜宾市管理。2023 年1月8日,成功纳入全省首批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区域。2023年12月26日,成宜高铁开通运营。2023年12月28日,宜宾临港经开区在全国230家经开区中排名第22位,连续4年实现升位,历史性超过西安经开区,位列西部第一。2024年9月28日,中欧国际运输公铁双发仪式在三江新区宜宾港举行。2024年9月29日,渝昆高铁开通运营。2024年10月20日,宜宾临港经开区在国家级经开区40周年座谈会上代表西部地区交流发言。2024年11月19日,动力锂电池铁路运输全国首发仪式在三江新区宜宾港举行。2024年12月16日,华电四川宜宾三江新区100MW/200MWh储能项目正式投运,成为四川省首批第一个投产的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四、行政区划三江新区辖4街道2镇。三江新区管委会驻白沙湾街道国兴大道沙坪路9号。(一)白沙湾街道白沙湾街道位于长江、岷江、金沙江交汇处北岸,地处三江新区城市核心区,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和蓬勃发展的“山水白沙湾,魅力宜居城”。街道幅员面积38.01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18平方公里,下辖城市社区15个,街道党工委下设党组织61个,其中7个党委、4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设有二级党支部43个,共有2288名党员,户籍人口7.02万人,常住人口20.2万人。辖区环长江大道一段贯穿境内,长江岸线约9公里,岷江岸线约1.8公里,宜南河9.5公里,森林面积13873亩,森林覆盖率38%,辖区有“一塔擎天,诉山海千秋八紘永固;三江映月,开佛莲万朵四大皆空”的东山白塔,也有古典恢弘的市博物馆、文化馆、还有休闲娱乐的竹文化公园、洗马池公园,是一座“山水之城,生态宝地”。现有21所幼儿园、7所小学、6所中学,以及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西南交通大学宜宾研究生院、四川轻化工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宜宾校区等高等院校6所,大学生3.61万人,是一座“科教之城,人才洼地”。建成小区49个,商业综合体10个,四上企业168家,四下企业4053家,个体工商户9321家,产业活动单位504个。20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903元,万象汇火爆出圈,是一座“商贸之城,经济高地”。15个社区均为城市二类社区,“15分钟生活圈”配套设施齐全,农贸市场、医院、商超、休闲娱乐场所错落有致。省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红利正在白沙湾加速释放,社会治理正逐步实现法治化、智能化、网格化、自治化,“学在双城、业在三江、居在白沙湾”的城市地标已悄然形成,是一座“善治之城宜居福地”。近几年,白沙湾街道秉承“求真务实,勇争一流”的工作作风,锚定“山水白沙湾魅力宜居城”发展定位,坚持争创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和“城市社会治理”示范街道的工作目标,先后荣获宜宾市重要专项工作集体三等功、宜宾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突出贡献集体、党建示范市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拥军优属先进街道、信访保障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街道等荣誉。白沙湾街道将继续弘扬“敢为人先行胜于言”的三江精神,在宜居宜业宜学宜游之城建设上行稳致远。(二)沙坪街道沙坪街道北接双城街道、西临白沙湾街道、南与翠屏区李庄镇隔江相望,东与罗龙街道交界,由原沙坪约三分之二的区域和原石鼓乡合并而来。街道幅员面积89.74平方公里,辖21个村(社区)、177个村(居)民小组,户籍人口3.7万余人,现有常住人口6.8万余人。其中,城市社区10个,农村村或社区11个。下辖1个党委,7个党总支,31个党支部,党员946名。沙坪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特色,城市和乡村基本各占一半。新区90%以上的重大项目和企业,如四川时代、一电航空、凯翼汽车、朵唯、天原、极米科技、格莱特、康佳等1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均落地沙坪。在工业遍地开花的同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行动,龙峰村实现城市森林公园的定位、桂山村发展现代规模化农业打造1000余亩高粱示范基地。近年来,街道先后获得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宜宾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集体、三江新区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入围赛迪西部100强活力街道。沙坪街道立足一半城市一半农村、集聚新区90%以上企业项目等优势基础条件,坚决贯彻落实三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服务企业这一关键、精品街道这一品牌、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等“四个一”工作思路,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加快推进城乡全面融合、共同繁荣。在城市区域,聚焦服务好辖区企业和居民,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推进农民市民化;在农村区域,着力构建以打造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主、特色家庭农场为辅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探索农文旅业态融合,全力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农村的留得安心,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快实现星火成势、聚沙成坪,全力为三江新区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探新路、作示范。(三)双城街道双城街道由原凉姜镇和高店镇合并而成,位于三江新区北部,紧邻翠屏区象鼻街道、金坪镇和南溪区汪家镇、黄沙镇,幅员面积88.4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社区)、146个村(居)民小组,户籍人口约4.2万人。街道党工委下设党组织23个,党员926名。辖区宜南河、黄沙河、观音滩河河道岸线总长60余公里,川南城际铁路、进港铁路,宜泸高速,川云中路穿境而过;现有森林面积约4.3万亩,覆盖率35.8%;耕地面积近8万亩,粮食产量2.08万吨;主要种植葡萄、枇杷、蜂糖李、蓝莓、黄桃等特色水果,面积超2.6万亩,年产值超3亿元;主要养殖四大家鱼、黄辣丁、小龙虾等优势水产,面积达4000亩,年产值3200万元。2024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52446、增长5.1%,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68元、增长7.3%。辖区有宜宾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西南大学宜宾研究院等四所高校,在校师生3万余人。近年来,双城街道始终坚持党的建设,继续弘扬三江精神和双城精神,实施“双城人讲双城事”主题活动,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奋斗合力,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以“民生温度”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持续塑靓“融创里”基层治理品牌,挂牌成立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与戎州志愿服务发展中心签订合作协议,推动校地合作走深走实。全面贯彻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战略部署,抢抓城乡发展新机遇,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导向,全力打造都市近郊休闲农业和现代绿色农业,共绘“四个双城”新画卷,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洪流中贡献“善治、甜美、幸福、美丽”的双城力量。近年来,荣获国家卫生镇、国家生态镇、国家园林镇、四川省先进党组织、四川省安全社区、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四)罗龙街道罗龙街道地处宜宾东部,位于长江北岸,东临南溪区仙源街道,南与江南镇隔江相望,北与南溪区黄沙镇、刘家镇接壤,西连沙坪街道,距宜宾主城区31公里,宜泸渝高速和宜南快速通道穿境而过。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幅员面积56.6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2个城市社区,总人口14066户38159人(城镇人口8182户19284人,农村人口5884户18875人),共有党员1458名。建成红光社区“三融三心”、砚台村“笔墨纸砚”党建示范功能区2个,成功获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省级综合文化站等9项省市荣誉,获批市级示范试点7项。街道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拥有7.8公里长江黄金岸线和金竹山、老君山、龙滚滩、朝阳洞等旅游景点,森林面积2.4万亩,覆盖率达42.9%,现已建成5200亩金竹西瓜基地和3000亩特色水果产业园。目前,正在加快打造“三江田园、花香金竹”农商文旅综合体,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片规划,新注册黑猪、果桑、晚熟李3个特色农产商标,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突破60万,杉木村收入突破100万,创办全区首个升规入统的镇级农业公司,全年营收突破3000万元。近年来,罗龙街道围绕“奋进罗龙、产业罗龙、民生罗龙、安全罗龙”发展战略,以“产业+项目”为驱动,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产业用地保障、交通道路完善、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启动金竹山乡村振兴规划,高标准建设轻化工大学作物高产高效栽培育种、牛角村稻虾养殖、砚台村林下经济种植、骑龙村羊肚菌培育等“四基地四园区”乡村振兴产业孵化片。如期完成4300余亩征地拆迁工作,建设打造了三江新区首个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街道首个城市公园,完成金竹山片区东、中、西三大通道等7条农村公路建设,累计30公里、总投资8000余万元。承办新区首届和美乡村文化节迎春购物节活动、新区首届长江社区文化节厨神比赛,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90余场。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稳步向好,力争全面建设经济富裕、社会文明、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罗龙。(五)宋家镇宋家镇位于三江新区南部,北邻高县,西连李庄,东、南接南溪,距宜宾中心城区(高铁西站)26公里,距宜叙古高速、宜宾绕城高速出口2公里,宜宾至长宁一级旅游公路贯穿境内。全镇幅员面积60.6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个城镇社区,79个村(居)民小组,户籍人口3.2万人,下辖4个党总支,20个党支部、党员642名。长江工业园坐落于该镇,规上企业30家,宁德时代、深圳科达利、宁波震裕等10家上市公司落户园区。全镇拥有4.83公里长江黄金岸线、“幸福胡坝”AAA级景区。主导产业以柑橘、三角梅、竹为主,建成中国优质晚熟柑橘基地16000亩,建成花语世界三角梅产业基地7000亩,发展笋用竹、景观竹5000亩。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19亿元、增长1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52亿元、增长1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31000元、增长3.8%。2024年入选赛迪2024镇域创新发展潜力西部100强,排名第37位。全市首批“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荣获“中国美丽乡镇”、省市级乡村治理示范镇、省级法治示范乡镇、竹生态旅游特色镇等荣誉称号。(六)江南镇江南镇位于长江南岸,三面环江,与南溪城区隔江相望。全镇幅员面积95.4平方公里,辖19个村(社区),户籍人口近3.5万人。全镇拥有26公里长江黄金岸线和元明双塔、牛耳朵水库、观音寺、罐口、长江第一湾、清真寺等旅游景点,森林面积8.5万亩,覆盖率达61.2%。现有四个万亩农业主导产业:1.2万亩宜宾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1.3万亩优质塔罗科血橙产业、1.2万亩藠头产业、4.2万亩林竹产业(含红豆杉产业园)。先后荣获全国绿色低碳生态小城镇、全国卫生乡镇、省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等称号。2024年,预计全镇地区生产总值6.92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47147.3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24991.5元,增长7%。五、人口2024年,宜宾三江新区常住人口为42万人,户籍人口为25万人。六、政治主要领导七、经济(一)第一产业宜宾三江新区粮食播种面积21.8万亩,产量9.7万吨,其中水稻11.9万亩,产量6.5万吨;玉米4.7万亩,产量1.9万吨;高粱0.44万亩,产量0.14万吨。持续建设提升1.2万亩宜宾万亩“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强化科技赋能、优化生产结构,实现中稻亩产814.5公斤、再生稻亩产453.3公斤,“中稻+再生稻”两季亩产达到1267.8公斤,较去年增加60.38公斤,再次创造川南地区新建高标准农田单产最高纪录。在宜宾市组织开展的“天府粮仓·百县千片”高产竞赛中,被评为2024年粮油千亩高产竞赛先进县(区)。2024年,宜宾三江新区农业增加值实现12亿元。(二)第二产业宜宾三江新区发力“蓝绿”赛道、产业建链成圈。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重点发力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产业“一蓝一绿”两大赛道,扎实推进制造业“双百”工程,大力发展动力电池、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医疗器械等四大主导产业。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1.动力电池宜宾三江新区现已建成产能180GWh全球最大单体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以电芯、正极材料、隔膜、铜(铝)箔、结构件、电解液为主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圈。2024年,动力电池实现产值963亿元,产销实现128GWh,全球占比超8%、全国占比超10%、全省占比超90%,助力宜宾获批中国唯一的“动力电池之都”。2.智能终端宜宾三江新区集聚朵唯、天珑、康佳、极米等重点企业230余家,形成以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于一体的智能终端产业生态。2024年,智能终端产业实现产值504亿元,手机产量5486万台,彩电295万台,显示器289万台,投影仪113万台。3.高端装备与医疗器械宜宾三江新区依托轨道交通产业园、成宜装备制造产业园、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园,聚焦发展轨道交通、智能装备、低空经济、增材制造、医疗器械等高端装备和新兴产业,已集聚中车铁投、大族激光、一电航空、华阳新材、中健合力等重点企业。2024年,高端装备与医疗器械产值实现89.3亿元。(三)第三产业宜宾三江新区坚持建设以商贸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现代金融为核心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现有规(限)上服务业企业27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89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含个体)189家,商务、商业、产业重点楼宇12栋。2024年,宜宾三江新区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98.4亿元,全区楼宇入驻面积64.07万㎡,营收约276亿元。八、科技创新宜宾三江新区高标准建设大学城、科创城,先后引进四川大学等12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突破10万人,落地欧阳明高等院士工作站2个、四川省动力电池创新联合体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59个、法国达索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113个。2024年,宜宾三江新区技术合同交易额14.3亿元,全社会R&D经费21亿元,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7家,授权发明专利235件。九、社会事业(一)医疗宜宾三江新区现有医疗机构196家,医护人员2217人,医疗机构床位2611张,医疗机构业务用房面积约31万㎡,设立省、市名中医工作站3个。(二)教育宜宾三江新区现有幼儿园、中小学等各级各类学校57所,其中,高中3所;高完中1所;九年一贯制7所;初中5所;小学7所;幼儿园35所(公办幼儿园18所;民办幼儿园17所),学生4万余人,教师2989人,省市骨干教师284人,五育并举获国省级奖747个。十、城市建设宜宾三江新区现有建成区面积5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83.1%,市政道路总长150公里,绿地面积1676公顷,绿地率29.9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86平方米。十一、交通运输宜宾三江新区现已建成通车渝昆高铁渝宜段、临港公铁两用桥南北连接线、G93大学城互通式立交等交通要道,正式开通“川—鄂—沪”长江班列,融入国家“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和成渝“1小时交通圈”,“铁公水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十二、开放合作(一)对外开放宜宾三江新区高水平建设运营宜宾临港国际物流园,建成宜宾港5G智慧港口,通航“川渝沪”外贸集装箱班轮快线、“川鄂沪”长江班轮。2024年,宜宾三江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54亿元,自贸协同工作连续两年在全省综合评价工作考核中名列第一。(二)区域合作2018年以来,宜宾三江新区(临港经开区)已与浙江省嘉兴市、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华经开区、泸州高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政务中心、两江新区鱼复新城、天府新区、成都经开区、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等签署合作协议,与市内翠屏区、南溪区、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等签署合作协议。十三、城乡融合宜宾三江新区全面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整治市政雨污管网75公里,全区污水收集率提升至62%,新建宜邻中心5个,建成各类公园30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投资超2.2亿元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成投用宜宾市首个聚居点(西牛聚居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优化至1.86。十四、文化旅游2024年,宜宾三江新区共开展文旅活动75场,接待游客90万人次,带动消费约6850万元,推出10条研学旅行线路,接待学生17万人次。三江新区新十景十五、生态环保宜宾三江新区持续用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化至3.73,国、省考地表水质断面达III类及以上,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率100%,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十六、林业水利(一)林业宜宾三江新区林地面积16万亩,森林面积19.8万亩,森林覆盖率约31.5%,森林蓄积量55.75万立方米。全区均为中火险区,有涉林社区(村)78个,有森林防火通道502公里,巡护道214.5公里,隔离带67.7公里,防火宣传牌50余处,防灭火专业队伍1支30人,半专业队伍6支120人,义务灭火队伍78支800余人。(二)水利宜宾三江新区辖区内两江六河贯穿全境,河道长度134.19公里,有水库25座,山坪塘1212口,其中小(1)型水库5座,小(2)型水库20座,总库容超1.5亿方;石河堰53处,渠道总长444.87公里;提灌站92处;山洪灾害点共46处;小水电站1个。 

查看更多>
图说三江
三江视频
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督查